一開始先來分享個食譜,請點連結:蜂蜜乳酪小餐包

不過每個人的習慣跟手邊可以取得的材料總有些差異,所以我還是把食譜酌量做了一些修改。像是因為失手不小心多倒了一些蜂蜜,所以只好把糖減量;或是因為家裡的辮子起司手感有點乾,於是索性加點牛奶以增加溼潤度。但不管怎麼改,這份食譜都是份黑暗到讓人不忍去計算熱量的食譜,還好我自己沒有吃太多XD。

以下進入看圖說故事時間。

基本步驟與材料,在原連結裡都看的到,這是經過手揉打並發酵一小時之後的麵團模樣,看起來很像厚實的蕈傘。現在因為沒有麵包機,前半段的作業都還是自己來,所以連個發酵麵團都珍視不已,硬要拍照留念一下:P


不過最近發現一個方便的發酵法:把待發酵的麵團跟一杯熱水一起關進烤箱裡,打開開關,但記得把上下加熱管都關掉,否則你會得到一團黑烏烏的硬麵餅,此舉有以下好處:
1.營造約36~40度的溫暖空間,讓酵母菌歡樂地快速繁衍;
2.啟動中的烤箱通常有光源,方便監控麵團狀況;
3.借助烤箱計時器,我們就可以不用緊張兮兮地計算剩餘發酵時間,反正時間到了烤箱會發出『叮』聲。
DSCF0810.jpg 

發酵好了,把麵團分割成70g的小團,把已經用牛奶泡軟的辮子起司包入麵團裡。DSCF0811.jpg

就像做水煎包一樣,包起來像這樣。
DSCF0813.jpg 

包好之後,丟進模型裡,排成皇冠型。如果不太懶惰,此時可以在麵團表面刷點蛋汁以達增色效果。
DSCF0814.jpg

用一般的烤模直接送進烤箱10分鐘就好了。跟烤cheese cake比起來,可說是相當快速啊。
 DSCF0815.jpg

用手粗魯掰開,可以看到內部的質地與處在流動狀態的乳酪。唉,這真的好罪惡啊!
DSCF0816.jpg

 

因為麵團還有,做第二爐時,我改用砂鍋來烤,希望能夠烤出外部香酥,內部軟嫩的口感。
用砂鍋這個idea是來自於莊祖宜的『廚房裡的人類學家』,她介紹一種用荷蘭鑄鐵鍋的烤麵包法,看起來非常的方便又誘人(後來我也嘗試了那個食譜,不過容我再用另一篇文章來說明過程吧!)但是小妹我買不起動輒七八千塊大洋的鑄鐵鍋,所以就拿家裡的砂鍋來用,反正兩者都擁有導熱穩定的特性。 DSCF0817.jpg

就這樣,直接把砂鍋關進烤箱裡,烤箱裡記得擺一碗水,藉以營造溼度較高的環境。
我用220度的高溫先烤20~25分鐘,再打開蓋子烤5~10分,好幫麵包表面上色。經過一兩次的經驗後,建議下火溫度調低一點,不然餐包底部的顏色容易太深。DSCF0818.jpg

跟第一爐的餐包擺在一起比較,第二爐用砂鍋烤的餐包顯然比較圓潤。
DSCF0820.jpg

請看餐包表面的小泡泡,這是第一爐的產品所沒有的。掰開餐包時的視覺效果也更為綿密柔細。DSCF0821.jpg

 

這兩鍋餐包在隔天下午就消失的差不多了,我爹非常的捧場,半夜吃早上吃,到下午要出門時還A走三個打算當點心。真是要感謝我爹的犧牲,讓我少胖一點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TCBread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